》,一个《我们约会吧》,都各有各的高招,各有各的吸引眼球的方式,但它们的节目谈论的主题不是性,就是钱。
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不缺伪君子道德家,这些人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,拿着利剑随意挥舞。其实在这个年代,真诚是个稀缺资源,更值得我们珍惜。我倒觉得有些人,哪怕他们说了一些可能很多道德家听了不高兴的话,但我认为还是可以理解的。譬如像马诺,她的麻烦就在于把这些话在电视媒体这种传播性很强的地方说了,结果被公共媒介放大,被指责误导社会大众。其实在私下场合,很多女生都有像马诺一样的观点—我宁愿在宝马里哭泣,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。就这句话,我再说说它的合理性。富人和美女都是社会稀缺资源,就像牛郎织女,平时隔着茫茫的银河见不着面。如果有个中介机构能把这两个稀缺资源撮合一下,从中收取点中介费,这似乎很正常吧。有什么可审判的呢?即使你仇富,也不能盲目啊,我们仇的是非阳光致富、非法致富,不能说对于所有的富人,我们都仇视。
相亲节目中最火爆的是《为爱向前冲》,但它也是生命力最短的,17天就被废掉了。其实电视台本身才是罪魁祸首,因为它们经常主动诱导嘉宾,例如,主持人说,“哎呀,这个人好有钱,我赚的薪水只能买这个人的车子的一个轮子”,这不是误导吗?主持人讲出这么恶心的话题,目的是什么?当然也是高收视率了。崔永元抑郁的一个原因不就是收视率吗?如果拿到高收视率,对电视台和他个人都有什么好处呢?这个好处多了,包括个人奖金、冠名权、广告费等等。读者会发现相亲节目的后面其实就是非常长的一条产业链,相亲节目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,而且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,它影响着这条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的利益。电视台只要扭曲这个环节,过去别的节目所得不到的一切,就都能够得到。这就是相亲产业链的扭曲,这才是真正问题。
相亲节目中第二火爆的是《非诚勿扰》。这个节目把富人和美女的因素放大了,极端化了。如果它们放大的是袁隆平先生在田间地头刻苦钻研、进行水稻育种的励志精神,这就没问题。但它放大的是炫富,例如他多有钱,有多少豪宅之类的东西,而不是放大富人的勤劳致富的过程。最后,电视台只谈到你有钱之后,应该怎么搞相亲。讲得更难听一点,就是有钱以后应该怎么玩女人。这种话题只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价值观的扭曲。
《我们约会吧》基本上是俊男美女,富男美女好像不多,这个节目大概是这三个节目里面情况比较好的,话题没有那么露骨,所以它的收视率也是三个节目中最差的。
我们将这三个节目做个横向比较,读者会发现,节目越露骨地谈论财富、性、拜金女,节目收视率就越高。所以这已经不是一个节目的问题了,也不是拜金女的问题,而是因为整个社会孕育出这么一条拜金产业链,这些节目只是为了迎合社会的这些需求。所以现在已经不是马诺的问题了,而是我们整个社会出现了重大危机。而我们在面对这个危机的时候,竟然是想拿一块遮羞布,把这个危机给盖上,而不是从根本上面对这个危机,解决这个危机。
二、扯开遮羞布并不是我们的目的
这些相亲节目受到这么大的关注,就是因为他们把遮羞布给揭下来了,让嘉宾们“裸奔”,让全社会都“裸奔”。这时就突然跳出来一群伪君子道德家说,“哎呀,你们不能这样,赶快把遮羞布挂回去吧。”我们的媒体,平面媒体也好,网络媒体也好,开始一起痛打“落水狗”。我平时真没看出中国有这么多道德无比崇高、心灵无比圣洁的人,怎么有了这么个事儿,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冒出来了,这实在让我感到很纳闷,这些道德家看起来个个脑满肠肥、红光满面,也都挺有社会地位的。有些道德家还没有把自己玩女人的劣迹说清楚呢,就迫不及待地挥舞着道德的利剑砍向相亲节目了。
有意思的是,咱们中国不仅盛产道德家,民间还盛产“大仙”,例如“绿豆大仙”张悟本就是最具代表的一位。他太不自量力了,动了“名门正派”的奶酪,所以“名门正派”都很生气,后果很严重,从而动用了有关组织来收拾这个“大仙”。其实“名门正派”批评这些节目我是同意的,“大仙”肯定是不对的,但是“名门正派”们不觉得脸红吗,你们掌握着真理、掌握着正义,居然PK不过“大仙”,是不是说明“名门正派”很弱智,水平不怎么样?是不是需要进一步做一下功课,去了解一下受众心理,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规律,让咱们“名门正派”也能挣着钱,何必总是犯“红眼病”呢。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,再从这个角度看,我们大部分电视节目,尤其是主流的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、制作水平、对公众心理的把握,以及各种先进手段的运用,是不是远远落后于我们现在批判的这些节目?这些“名门正派”,是不是应该进行一些业务探讨,想办法提升一下自己,把自己做大做强。如果我们主流的创作能力提升了,吸引住公众了,这些“大仙”们不就自动消亡了吗?
我们现在对相亲节目进行整改、整风,也只能改造这些“树叶”。那“树木”呢?“森林”呢?你改得了吗?所以《非诚勿扰》的主持人在这次整风运动之后就为自己辩护,他的话说得很到位,他说:“我们中国人已经麻木到了连真假是非都很混沌的状态,听惯了假话,还听得那么顺耳,我可以说,全世界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的人,全民性地对金钱和物质的渴求和贪婪,能超过今天的中国人。但是我们在任何场合下,都挺正经,所以说当女孩子在台上说她们想要宝马,想要房子的时候,我们反而觉得受不了。”这个主持人讲的话我觉得挺有道理,他所描述的就是那块遮羞布所盖着的这个社会。
马诺这样的人确实不美好,也代表不了我们社会前进的方向,但是你现在审判她,让大家一起唾弃她,能有什么效果呢?因为我相信之后还会有一个个叫张诺的、李诺的,很快就被这个体系培养出来。心理学不是有个“破窗效应”吗,就是一个窗户打破以后,如果不修好,其他人会“暗示性地纵容”。所以,我们该去寻求的是,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马诺,真实原因是什么?然后寻求到更加到位的解决方案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简单地再次盖上遮羞布。
我们看看扯下遮羞布之后,是什么样的奇谈怪论。我把这些节目里的一些话摘录下来,先说说那个叫豹哥的怎么讲的,他说,“姑娘们,我告诉你,你们嫁人、嫁老公,没有5克拉以上的钻戒不要嫁”,又说,“放马过来吧,只要让老子爱上你,你肯定不会后悔的”。唉,这个人好像又是温州商人,他们炒房、炒大蒜、炒绿豆也就罢了,现在又开始炒相亲节目了,真让人无法忍受。还有一个伦敦来的老外叫艾利克斯,他参加了《非诚勿扰》。按照外国人的习惯,得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兴趣,他说他喜欢游泳、喜欢音乐,还是酒吧的DJ,每天赚300块。这些靓女们一听兴趣就不高了,你想啊,DJ能赚什么钱呢。最后他说他非常注重环保,非常爱护环境,同时还有收集废品的习惯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那期节目,很有意思,这个外国小伙子一讲完之后,全部灯都关掉了,也就代表没人喜欢他了。这个小伙子有什么错吗?没有的。读者不信的话可以到欧洲去看,整个欧洲就是个大花园。为什么?因为每个人都注重环保,每个人都把废品捡回来,还可以废物利用,这就是环保的意识。他捡废品的行为在我们这个不注重环保的国家看来,就纯粹是个捡垃圾的傻帽儿,哪家的姑娘会喜欢他啊?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最后主持人竟然宣布说,这个艾利克斯的父亲是银行家,母亲是艺术家,家里有钱得很,只不过他热爱环保,所以他在中国收集这些废品。因为他热爱音乐,所以说在酒吧当DJ。错失了这样的金龟婿,不知道台上和马诺一样心态的姑娘们会不会大呼可惜啊。
¤¤文¤檔¤共¤享¤與¤在¤線¤閱¤讀¤
三、没有灵魂的拜金主义者?
其实,对于人来说,金钱永远不是第一重要的东西,但永远是第二重要的东西,所以拜金无罪。但是拜金有一个前提,你得找到第一重要的东西,那就是你的“灵魂”,这个灵魂也许是真爱,也许是正义,也许是良心,也许是其他品德。每个人都必须追求灵魂,不然的话,拜金就会变成一个怪兽,再经过个别媒体的放大,必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,毒害我们的下一代,从而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没有灵魂的拜金主义者。但是到底什么叫做灵魂呢?
美国福克斯(FOX)电视台在2003年推出了一个电视节目《谁要嫁给百万富翁乔伊》。节目里说乔伊继承了一笔100万美金的遗产,因此深受女士们的喜爱。节目安排了很多女人跟他约会,最后层层选择,剩下一个看起来真心爱他的女人。最后主办单位却对这位女士说声对不起,因为乔伊不是百万富翁,这一切都是虚构的,他是一个穷光蛋。这个时候对这位女士来说,就是个考验了。你说你嫁不嫁?如果你不嫁的话,就代表你是拜金女,整个社会都会鄙视你。你嫁的话,就要嫁个穷光蛋。对于我们现在这些很大方地承认就嫁有钱人的人来说,也没有什么可为难的,不嫁就是了。可是这个女的到最后还是选择嫁给乔伊。嫁了之后,栏目组竟然奖励给这对新婚夫妇100万美金,结局是大家皆大欢喜。这个节目是福斯电视台开播以来收视率最高的一个节目,但它不像我们的相亲节目,只提倡粗俗的拜金,而是透过这样一个过山车式的情节,提倡了一个正确的婚恋观,这就是我说的灵魂。
其实,我们电视相亲节目的母版是英国的一个节目,叫《take me out》。咱们这些节目都是原样抄袭人家的。例如人家的节目做短片,咱们也做,但是境界却完全不同。人家的短片是这么播的,一个小伙子去征婚了,节目描述的是这个小伙子喜欢骑摩托车,而不是炫耀他开的是什么靡托,他展示的只是有这种运动的爱好。咱们的短片肯定会隐晦但却急切地告诉观众和嘉宾,这个人拥有这辆什么牌子的车,拥有怎样的房,还拥有其他什么什么,而英国的短片描述的却是我热爱什么,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境界。
这使我想起全球最伟大的娱乐公司迪斯尼,我们总认为创意是迪斯尼的核心竟争力,但是迪斯尼的回答却是“No”。迪斯尼乐园表面上看是创意能力,骨子里却是透过电影诠释温暖、善良、爱、关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