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陵春》作者:吱吱_第62頁
在线阅读
上─页第62/538页 下─页
不和你说了。你等会哪里去?”
“就在这里坐坐。”周少瑾道,“等到散席,我直接回芙蓉榭去。”
碧玉笑着带了丫鬟走了。
凉亭下鸳鸯游水,锦鲤成群,周少瑾折了枝柳条,坐到了凉亭外的太湖石石墩上逗着那鱼玩。
春晚看着太阳渐渐升了起来,芙蓉榭那边已开始落座,便商量周少瑾:“二小姐。我去厨房里端点吃食过来吧?”
已临近中午,周少瑾也就早上吃了半碗白粥,芙蓉榭那边又隐隐有饭菜的香味传过来。她肚子也有些饿了。
“那你小心点。”她叮嘱春晚,“可别让人看出破绽来。”
春晚知道她这是要避开程家的宴请,笑着点头,脚步轻盈地去了厨房。
周少瑾丢了柳枝,抱膝坐在湖边,眯着眼睛想着心思。
可有些事,太巧了。
潘濯中了秀才,程贤请客……四房和程辂翻脸的事,以沔大舅舅等人的忠厚。肯定不会说出去,没有了四房做后盾。程辂想再借着程家更进一步,不管是哪一房。都会详细掂量掂量他和四房的恩怨,所以程辂也不会说,大家此时还不知道这件事,却没有请同为新科秀才的程辂……程识等人到花园里来开琴会,全是自家人,而且全是潘清和程笳的自家人……李老太太附和……她们去了挹翠亭……她和姐姐成了某些人的陪衬……
周少瑾想到了潘清对自己的阴阳怪气。
她和姐姐未必是陪衬,说不定还是人家的棋子也不一定。
周少瑾冷笑。
有人从太石湖垒石边走过,低声道:“……小姐果然搏了头彩,也不枉我们小姐这两天辛辛苦苦地选曲,背着人悄悄地练习!”
周少瑾起身。
看见红绿两道苗条的身影朝芙蓉榭去。
这里是三房的地方,这两个丫鬟不是三房的丫鬟就是潘家的丫鬟。
这是去给程贤还是李老安人报喜呢?
看样子潘清是铁了心要嫁进程家了。
可她若是因此想拿自己或是姐姐当垫脚石,只怕是没那么容易!
周少瑾绞着手指头。
程识是二房的大爷,他在这里面又扮演了个什么样的角色呢?
周少瑾回到芙蓉榭,众人正在议论挹翠亭的琴会:“……那边是许大爷得了头彩。这边是清小姐得了头彩……几位大爷还做了诗,识大爷说是要出本集子……可惜了周家大小姐,清小姐弹得是《梅花引》,周家大小姐选了首《清平调》,虽然也弹得好,曲子太简单了……不然这次夺魁的就是周家大小姐了……”
没有人提程笳,也没有人提周少瑾。好像她们俩个人的不堪是意料之中的事。
程笳恨得咬牙切齿,周少瑾却安之若素。
她想到一个主意,或者可以查清楚庄家和程家当年的关系。


☆、第六十五章 针线

周少瑾觉得程池像雾中的山,看似清楚,可你若想仔细看清楚,却怎么也看不见。
而周初瑾得李氏二百两银子的体己,和周少瑾商量回礼的事:“总不能白得了她的吧?显得我们很小气似的。金银饰品什么的,总觉不够诚心,吃食嚼用之类的,隔得又太远,只怕是东西还没有送到就坏在了路上……”
周少瑾笑道:“那就再给爹爹和继母做几件冬衣吧!我看爹爹很喜欢的样子。”
周初瑾想了想,还真就没有比这个更适应的。
只是周初瑾也好,周少瑾也好,都很少给男子做衣裳,李氏的衣裳没什么问题,周镇的衣裳却有些拿不准。
周少瑾想到程家是有针线房的,又仗着自己的女红不错,道:“请了常给沔大舅舅做衣衫的裁缝指点指点不就行了!”
周初瑾点头称好。
周少瑾就想提前从寒碧山房回去。
这是自她在寒碧山房抄书以来的第一次。
郭老夫人不禁奇道:“可是屋里有什么事?”
“没有,没有。”周少瑾笑道,“是前几天我父亲寿辰,我做了两件衣服送过去,得了父亲的夸奖,继母还特意给我和姐姐寄了二百两银子过来,我就寻思着再给父亲做两件冬衣……”
她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郭老夫人。
郭老夫人呵呵地笑,道:“我还当是什么事呢?不就是要给你父亲亲手做两件衣服吗?让府里针线房的人帮着拿几个样子就行了,还到外面去请什么人?外面的人哪有家里的师傅手艺好。”
周少瑾知道程家有个针线房,雇了江南顶尖的裁缝和绣娘,但他们只给程家长房、二房的老太爷、老爷和太太做衣服,就是程汶也不敢麻烦他们。
至少四房就没找过程家的针线房做衣裳……
她不由心动。
江南顶尖的裁缝和绣娘……和普通的裁缝、绣娘会有怎样的不同呢?
周少瑾斟酌道:“这。合适吗?”
“有什么不适合的?”郭老夫人笑道,“要不是你们姐妹孝敬父母的,照我。就让针线房的给你们做了。”她说着,喊了碧玉进来。“你陪着二小姐去趟针线房。看二小姐都要问些什么,让她们好生地告诉二小姐。”
碧玉笑着应是,带着周少瑾往针线房去。
路上,她向周少瑾说起针线房的情景:“有个胡师傅,总管着针线房。他只给老祖宗做衣服。几位爷的衣裳都是他的徒弟做……绣房的大娘姓章,不过二十出头,去年才进府。夫人生辰时穿的那条大红色百花穿蝶的马面裙就是她绣的,那蝴蝶。栩栩如生的,像要飞出来了似的,就是老夫人看了,都说好。她这些日子奉了老夫人之命,在帮二小姐绣百子戏婴的襁褓……”
程箫的产期在九月,程家这边要送洗三礼,满月礼和百日礼,这襁褓就是满月礼外家必送的贺礼之一。
周少瑾问:“箫表姐那边可有消息过来?”
碧玉笑道:“上次送信回来说一切都很顺利,稳婆,产婆都已经请到了家里……”
两人絮叨着。到了针线房。
程家的针线房不大,是个占地不过一、两亩的小院子,四面都是三阔的厢房。天井里一株合抱粗的老槐树,树冠如伞,遮阳蔽日,显得很清凉,有点像北方四合院的格局。
她们走进去的时候,院子里静悄悄的,七、八个妇人正埋头坐在老槐树下做针线,老槐树树杆突起的疙瘩上还挂着做针线的荷包和小篾篮,气氛温馨而宁静。
见有人走了进来。做针线的那些妇人不过匆匆地抬头瞥了一眼,又低下头去飞针走线。没有人上前搭话。
周少瑾和碧玉被晾在了那里。
碧玉歉意地看周少瑾一眼,低声道:“针线房的事多。又琐碎,以对于她们的脾气也不怎么好,二小姐您别放在心上。”说着,上前几步,高声道:“有人吗?我们是寒碧山房的,有事请教。”
周少瑾莞尔。
碧玉的性子真好。
程家的针线房恐怕不是事多,而是脾气不好吧?
不过,既然来了,少不得要看看再走。
一个穿着围裙的三旬妇人从东边的厢房快步走了出来。
她衣饰整洁,笑容殷勤,手上还戴着个顶针,热情地招呼碧玉:“原来是姑娘啊!可是老夫人那边有什么吩咐?”她说着话,眼角瞥过周少瑾,目光中有难掩的惊艳。
碧玉暗笑,只当没看见,说明了来意。①本①作①品①由①①網①提①供①下①載①與①在①線①閱①讀①
“原来是四房那边的小姐。”那妇人面露诧异,打量了周少瑾一眼,把周少瑾和碧玉迎到了东边厢房,上了茶,笑道:“碧玉姑娘领着二小姐来找我就对了。几位老爷的衣裳现在都是我在做。不知道二小姐是要给周大人做几件什么样的衣裳?准备什么时候穿?南昌府那边我没去过,冬天比我们这边是冷些还是暖和些……”
东厢房三阔的敞厅西边放着个大案板,七、八个妇人围坐在旁边,一声不吭地做着针线。
周少瑾则坐厅堂的圆桌旁。她笑道:“我也没去过南昌府,不知道冬天的天气如何?我想,父亲那边肯定也不缺衣服,不过是我的一点孝心罢了。师傅看着给我推荐几个款式就行了。”
“二小姐等等!”那妇人说着,转身就钻进了旁边屏风后面。
有小丫鬟在门口道:“王娘子在吗?”
那妇人皱着眉头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,道:“什么事?”
小丫鬟陪着笑脸道:“王娘子不记得我了吗?我二房识大奶奶身边的红蕊。我们家大奶奶想给大少爷绣个步步高升的斗篷,大太太听说要黑色的玉石做眼睛,一时没找到,就差了我过来看看您这里有没有?”
“等着!”被称为王娘子的妇人不耐烦地道,转身又钻进了屏风。
红蕊不免有些尴尬,但她还是笑着和周少瑾、碧玉打招呼:“姐姐们是哪个屋里的?看着面生?我是二房的。在识大奶奶身边服侍。”
也就是二房程证的妻子郑氏的丫鬟。只是不知道是陪嫁过来的还是程家的世仆?
周少瑾笑着和她点了点头,碧玉则小声向她引荐周少瑾。
红蕊一看就是个来事的,忙上前给周少瑾行礼。亲亲热热地喊碧玉“姐姐”。
王娘子找了四、五件衣服出来,道:“这个是平日里在家穿的。衣袖什么的都宽松些……这个是出客访友的,要选些挺阔的面料,肩袖这里,也要做得贴身些……”
周少瑾见她说得在行,不禁竖了耳朵听。
红蕊自然被撇到了一旁。
她也沉得住气,安静地跟在她们身边听着王娘子说话。
门外有人喊:“谁在屋里当值?”
声音清脆。
王娘子正讲到要紧处,听了也不搭理,继续和周少瑾说话。
外面却响起轻微的喧嚣声。
“鸣鹤姑娘。您过来了!”
王娘子闻声色变,丢下周少瑾等人就跑了出去。
周少瑾等人不明所以。
屋外已传来王娘子献媚的声音:“鸣鹤姑娘,您怎么来了?这大热天的,您有事让小丫鬟传一声就是了,还亲自过来。瞧您走得这一身汗。快到屋里去歇歇……”
清脆的女声笑道:“也没什么事。就是南屏姐姐说,上次你们送过去的那暑袜做得不错,想让再做几双……”
“这是个什么事?”王娘子笑道,“是谁要穿?做多大?明一早就帮您送过去。”
这是谁啊?
周少瑾朝碧玉望
上─页 下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