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筵,犒赏三军。众将的功劳俱都上了功劳簿。然后下令出榜安民,清仓查库,晓喻百姓各安生理,买卖铺户照常开业。又对全军宣布:所有西吴将士要严守军纪,违者按军法严惩;对被俘将士,愿降者编入西吴军中,愿去者每人赏银二十两,回家为民。就这样,金陵局面很快稳定下来了。
西吴内部不少人劝说朱元璋在金陵建都立国,登基称帝。朱元璋对刘伯温、徐达、武殿章等文武大臣说:“如今是三分天下,我才得其一,元朝势力强大,昏君盘踞大都;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据守江州和鄱阳湖一带,张士诚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地界。我军三面临敌,形势险恶,开国改元,称孤道寡,非其时也!”大家都很赞成朱元璋的主张。从此,上下一心,同心协力,发展生产,改革旧制,操练人马。
朱元璋将金陵改为应天府,命徐达、张玉召募新兵,壮大实力。徐达请常遇春等人训练步兵,于庭弼父子训练水兵,有时还派出人马攻取周围的县城小镇。同时,朱元璋抓紧与刘伯温、李善长等人拟定各项国策。总之,为夺取大都,消灭元朝做好一切准备。
两年后的一天,朱元璋同文臣武将们正在大厅议事,有人送来一份张士诚的战表。众人看过大怒,齐说:“一个小小的吴王张士诚能有多大本领,妄想同我西吴一决雌雄。请贤王速速下令,发兵吃掉他!”
朱元璋一笑,看了看刘伯温说道:“不可小视张士诚,俗话说风是雨的头,在张士诚此举之后还会有好戏看。”
刘伯温、徐达、李善长、张玉等人点头称是。说话间,门军来报:“启禀贤王,陈友谅派使臣前来求见。”
朱元璋对众人说:“如何?说曹操,曹操就到。”
刘伯温说:“果然不出贤王所料。”
朱元璋对门军说:“请他进来!”
门军应声退出,工夫不大,引着一个瘦弱枯黄的人进了大厅。来人走到朱贤王面前一拱手说道:“西吴王请了!我乃南汉王陈友谅的使臣,到此特为……”
下面的话还没有说出来,胡大海就火了。他把眼睛一瞪喝道:“我看你这小子是活够了!见了我主公为何不跪?”
来人奸笑一声说:“我乃大国的使臣,岂能跪这小小的西吴王!”
这一下可把弟兄们给惹火了,个个虎目圆睁。朱沐英拔出宝剑说道:“我杀了你这个大国的使臣!”
小弟兄们齐声说道:“对,杀了这个狗东西!”
朱元璋摆了摆手说:“你等休得无礼!让他把话讲完。”
刘伯温说:“我主公一向以仁德待人,你来此有何贵干,要如实讲来。”
来人用眼睛扫视了一下西吴王身边的文臣武将,干咳了两声说道:“本官是为金陵而来。噢噢,就是你们把它叫作应天府的这块地方。天下人哪个不知,谁人不晓,我家南汉王陈友谅,是当今群雄中疆土最广、能人最多、军力最强者。单就水军大舰就有名为混江龙、塞断江、撞倒山、江海鳌等等一百多艘,战舸几百条,那真是‘投戈断江,舳舻千里’。天下乃是强者的天下,只要我军一声号令,百艘大舰顺流而下,这个小小的应天府那是伸手可得。没想到你们西吴兵马早来了一步,枪占了金陵城。我家王驾千岁命我前来告知,限你们在五日之内交出应天府,如若不然,就要派精兵大舰一举扫平你们。是交城还是应战,由你们挑选。”
这一番话激怒了大厅中所有的文臣武将,个个咬牙切齿,异口同声地说:“这实在欺人太甚!”
朱元璋哈哈大笑,站起身来,缓步走到使臣面前说道:“你休用大话吓人,西吴的将士们也不是那么好惹的。你先到馆驿去歇息几天,消消你的火气。是交城还是应战,三日内给你回信。来人,将这位使臣送到馆驿去!”中军应声,将使臣领了下去。
朱元璋环视一下众人问道:“陈友谅藐视我西吴,妄想抢占我应天府,你们看应当如何对待?”
众人七嘴八舌,议论纷纷,乱成了一团。有的说:“陈友谅非等闲之辈,他的势力太强大了,我等怎是他的对手。莫如哲将应天府交给他,以避目前之风险,等将来我们军力壮大了再夺回来。”
有的说:“休长他人的志气,灭自己的威风,一个生长在打鱼之家的陈友谅,除了有把子力气,又有多大能耐,怕他作甚!”
有的说:“不可小视陈友谅,看来他已同张士诚相约,想要对我东西夹攻。我军两面受敌,怎能取胜?”
有的说:“陈、张二敌,若要夹攻,我们就来个两面迎击,一举消灭,为我军攻打大都扫清道路。”
有的说:“谈何容易!汉军有六十万人马,我军才有四十万人马;汉军战船又多又高又大,连舟布阵十几里,我舰又少又小,仰着头才能望见敌人;汉军在上游,我军在下游,逆水而战,焉有不败之理?”
朱元璋一直在细心地听着大家的议论。他看出,有些人被势力强大的陈友谅给吓慌了;也有些人在大敌当前时不能慎重对待,要一味蛮干。他向大家招了招手,众人停止了议论,眼睛都望着他。他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陈友谅为人奸诈阴险,野心勃勃,又是一个贪恋享受的酒色之徒,他只是急着当皇帝,哪里有心思去管百姓的死活。我西吴有多少将士战死在沙场,才将应天府的众百姓从苦海中解救出来。若将应天府送给陈友谅,这反元大业岂不半途而废?天下民心岂不得而复失?万万不能弃城远走!”
刘伯温说:“贤王所言极是,弃城乃是败举。”
徐达说:“生死存亡在于一战。”
朱沐英说:“父王,儿臣愿领兵十万,到鄱阳湖活捉陈友谅!”
常茂紧接着说:“主公,请给我一支人马,到平江去生擒张士诚!”
胡大海哈哈一笑说:“后生可畏呀!我看不必出兵,还是在应天府坐等他来。他若不来,我们就过几天安生日子;他若来了,就把他一举消灭。”
朱元璋说:“坐以待毙不是上策,不以攻为守,就会坐失良机。我们等在城中,陈、张同时来攻,我军左右受敌,焉能不败?两路同时出击,分兵作战,也难取胜。只用一半兵力去攻打强大的陈友谅,必败无疑。”
胡大海一听就急了,说道:“既不能弃城远去,又不能坐等来攻,还不能同时出兵去打,这便如何是好?”
朱元璋笑了笑说:“孙子说:‘如彼知己,百战不殆’。陈友谅虽拥有精兵大舰,又据我上游,但其内部不和,各怀异志。我军虽少,战船又小,但全军将士一心。他得天时地利,我得人和。就陈、张而言,论兵力陈强张弱,论士气陈旺张馁,论水军陈多张少,论战舰陈大张小。我们要各个击破,先打强者。兵贵神速,集中全部兵力,出其不意地到鄱阳湖去打陈友谅。打垮南汉王,回过头来再吃掉张士诚,一举可获全胜。然后北取中原,直捣大都,天下可定。”
众人听罢,无不欢心鼓舞,齐声称道西吴王善于用兵。朱元璋看了看徐达、刘伯温,这二人点点头。朱元璋对徐达说:“元帅,大计已定,请你调兵遣将吧!”
徐元帅遵照西吴王的吩咐开始派将,他命常遇春为先锋官,命郭英选带五百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,命胡大海、胡强父子带领一千名熟悉水性的士卒,命于庭弼指挥水师,命朱沐英和常茂统领火攻队,各司其事,准备出征。⊙⊙網⊙文⊙檔⊙下⊙載⊙與⊙在⊙線⊙閱⊙讀⊙
朱元璋留张玉、武殿章、李善长和吴祯率领一支兵马留守应天府。朱元璋说:“望你们确保应天府,使本王无后顾之忧。”
张玉说:“臣受主公知遇之恩,肝脑涂地亦难报答,一定尽心竭力保住应天府,请主公放心前去。”
一切分派停当,众文臣武将分头去准备。数日后,朱元璋和徐达、刘伯温亲率大军,分水旱两路,浩浩荡荡地向鄱阳湖进发。但只见:惊天动地炮三声,贤王领兵去出征。军容队列多齐整,杀气腾腾好威风。兵将赛过翻山虎,车马犹如混江龙。旗幡招展迎风舞,刀枪林立寒光生。先锋开路头前走,粮官押车随后行。马踏庄稼戏民女,军法严惩不留情。仁义之师人称颂,到处都夸西吴兵。
这一日,西吴大军来到鄱阳湖。徐达下令,命西吴战船在鄱阳湖到长江口外抛锚,马步军离湖十里安营扎寨。
再说陈友谅,自从乱石山失败后,回到了江州,没用几年工夫,利用鄱阳湖的天然条件,重建了一支庞大的水军,又恢复了元气。他听到西吴王攻取金陵的消息便眼红了,发誓说不杀朱元璋决不罢休。他暗中联络了张士诚,要对朱元璋进行合击。还没等他发兵,朱元璋就率领大军到了鄱阳湖。消息传来,陈友谅暴跳如雷,立即召集众将,下达迎战西吴军的命令,他说:“趁朱元璋立足未稳之机,一举歼灭。”接着命他的左军元帅丁波浪指挥几十条大舰,向西吴军的小战船冲来。
西吴水军指挥于庭弼父子身着银盔银甲站在船头,下令击鼓应战。霎时间,炮声如雷,杀声震天。西吴水军迎着敌舰冲杀,由于舰小人少,难以取胜。南汉王水军舰大人多,从数丈高的大舰上,箭如雨点般向西吴水军猛射。西吴兵将死伤过重,只好收兵。
以后几次交战,俱都失败。西吴王朱元璋召集文臣武将研究对策,他说:“我军出师不利,接连打了几个败仗,你等有何良策破敌?”
一时间,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。有的人说陈友谅兵力强大,不可硬攻,应暂时退守应天保存实力,待自己兵力胜过陈友谅时再打。有人说,退守应天后,如陈友谅再发兵攻打应天又当如何?有人主张派兵封锁鄱阳湖到长江的出口,把陈友谅和他的水军围困在鄱阳湖,堵死大门,切断给养,陈友谅的水军便不战自溃了。有人说,既然陈友谅水军强大,又怎能围困得住?
徐达说:“退守应天和困而不战都不是上策,眼前之势是战则存,不战则亡。”
刘伯温说:“以小胜大、以少胜多之事,古来甚多。我全体将士为反元救民大业齐心协力,同舟共济。汉军战舰虽多虽大,几十条连在一起,打起仗来很不灵活。我军舰小人少,进退自如。虽说初战失利,将士们多有不眼,都憋着要血战到底,制服强敌。”
常遇春说:“将士们纷纷要求加入敢死队,夜间驶鸳鸯舟去焚烧敌舰。”
朱元璋听到这里,拍案而起:“好,夜战!汉军大舰连成片,一舰中弹,诸舰皆燃,当用火攻!”
胡大海说:“对、也叫陈友谅尝尝咱们‘没奈何’和鸳鸯舟的厉害!”
书中暗表,“没奈何”是用周长七尺的芦席圈,内贮火药捻子和诸火器,外糊纸布,缠上丝麻。打仗时用长竿子挑在船桅之下,和敌舰相遇,便点燃火线,割断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