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朱元璋演义》作者:段少舫_第151頁
在线阅读
上─页第151/168页 下─页
爷。”
  “你是谁的茂爷?”
  “谁问就是谁的茂爷,你要问就是你的茂爷。”
  “住口!娃娃,你干什么来了?”
  “嗯,奉母命千里寻父,找咱爹来了。你小子可够不地道的,不说把咱爹领进去好好款待,反而跟咱爹动手。好小子,你说茂爷能饶得了你吗?”
  李智信说:“你休出狂言,我看你今天到此也是前来送死。”
  “什么,送死?反正咱俩得有一个死的,可不一定是谁,你要不服的话就过来试试吧。”
  李智信一想:我跟他捣什么乱,再呆一会儿就得把我给气糊涂喽。干脆先让他在我的锤下毙命,然后再把常遇春逮住就行了。李智信把双锤一摆:“娃娃,你使的那是什么家伙?”
  “什么家伙?这个东西叫老雷,你看见了吗?五尺五长的杆儿,五寸五长的纂儿,上边有个小拳头,攥着个小笔杆儿,第一招叫天打雷劈,第二招叫划拉腰眼儿,要是不信,你来试试。”
  他说了这么一大堆,花面阎罗李智信也不知道说的都是些什么:“娃娃,休要啰嗦,着锤!”说着把单锤举起来照着小英雄就打了下来。
  常遇春在后边一看,心说这一下连人带马就得给砸成肉酱,他急忙喊道:“茂哇,快躲开!”说话这工夫锤就到头顶了。常茂可急了,他把这槊往手里一合朝上就架,耳轮中听见当啷噗!吓得常遇春哎呀一声就把眼合上了。
  这时候就听前边有人说话:“喝,好小子,你没能耐打人,为什么把我的马给我打瘫,小子,赔马!”
  常遇春听出这声音是小常茂说话呢,睁眼一瞧:我的妈呀,只见常茂双手举槊架着李智信的锤,仍然坐在马背上。再看这匹马可完了,瘫到地上再也起不来了。
  花面阎罗李智信一看:哈哈,这个黑愣小子还有两下子,马都瘫了他生没怎么样。好,我再给你点厉害的尝。他把这左手的锤又抡了起来,当的一声,这个锤就砸到了那个锤上。常遇春等人都替常茂提心吊胆,再看常茂的两只脚已经站在地下了,小腰板挺得笔直,把李智信的锤给架住了。李智信也暗暗吃惊:哎呀,这个娃娃的力气可了不得,我这对锤,一般人扛都扛不动,可今天我的双锤并在一块压到他这槊上,他还泰然自若。
  小常茂一边架着锤一边嚷嚷:“李智信哪,你好不说理呀,你不照着人打反倒照着我的马下手了,我这匹马跟了我多少年了,是有功之马,你小子得赔。我看你这匹马不错,听我的话,把你这匹马交给茂爷,给我的马偿命吧!咱们好两罢干戈!”
  李智信心说:什么?我这匹马叫玉顶扳肋墨云雕,是宝马良驹,千金难买。你还想让我赔你的马,休想!娃娃,你就老老实实地架着我这对锤在下边呆着吧,我活活把你累死。李智信没安好心,不管小常茂怎么嚷嚷他也不言语,双锤也不往回撤了。
  常茂可急了:“喝,好小子,真不是东西。你要想使锤把我压死啊,连门儿都没有!茂爷可不是好惹的,你看招吧,开!”小英雄双膀较力往外一推他的锤,就听咕咚一声!
  第七十三回 刘军师虎穴巧制敌 朱贤王病中险遇刺
  小英雄常茂双膀一较力,往上一推李智信的双锤,借着这个机会赶紧把槊撤回来,抖身形往旁边一闪。本来李智信的双锤和全身的力量都压到了常茂的槊上,成心想把常茂压死。常茂把槊一撤,往旁边一跳,锤落空了,李智信在马上再也坐不住了,锤往下一落,紧接着咕咚一声,身子也随着锤摔下马来,来了个倒栽葱。盔头摔歪了,盔枪也摔折了,连鼻子带脸抢了一个光板平,弄得他甭提有多狼狈了。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,回身要去抓自己的战马,一瞧坏了,常茂已经骑到自己的马背上。
  原来常茂自打和花面阎罗李智信一见面,就看上了他的宝马良驹玉顶板肋墨云雕,这匹马头至尾有丈三,蹄至背九尺开外,比普通马大一号,细七寸儿,大蹄腕儿,螳螂脖儿,吊肚儿,竹签子耳朵,鞍韂鞧嚼一刬满新,项下挂一串紫金铃。这匹马,猛一看是黑的,细瞧黑毛中闪出红色、紫色。小常茂趁着李智信刚一落地,就跳了过来,单脚认镫飞身上了坐骑,这手儿干得真叫漂亮。李智信再想夺马已经来不及了,知道自己万难取胜,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,赶紧回去守城。他急忙从地上捡起了自己的双锤,撒腿如飞直奔吊桥,想要抢过吊桥,冲进太平府,再命人提起吊桥落下千斤闸,把常氏父子阻在城外。眼看着离吊桥不远了,却见那吊桥徐徐升起,气得他破口大骂:“这些无用的东西,只顾你等的安危,将本帅关在城外,真是岂有此理!快把吊桥放下,让我进去!”
  话音刚落,就听见城头之上有人冷笑了一声:“李智信李元帅,此城已经不由你管了。劝你当机立断,悬崖勒马,莫要错过良机。我主公以仁德怀天下,定不会记你以往之过,知道你智勇双全,我主公还可另眼看待。如若下然,今天此处就是你的丧身之地!”
  “啊!”李智信闻听这话就是一愣,他在纳闷儿,这城上都是我的人哪,有谁这样大胆竟敢站在我的城头上劝我投降呢?他抬起头来一瞧,在城的垛口上边站着一个老道,身高六尺开外,剑眉朗目,鼻直口方,面白如玉,额下飘洒五绺长髯,头戴九梁道巾,迎门镶美玉,身穿八卦仙衣,腰系杏黄丝绦,手持拂尘,潇洒大方,体态如仙。李智信自己不认识这个老道,急忙停身用锤点指:“呔!城上道人你是何人?”
  出家人将拂尘一摆,大声说道:“我乃西吴王朱元璋驾下官拜护国大军师刘基刘伯温是也。”
  “哎呀,不好!”花面阎罗李智信一听刘伯温这三个字,顿时魂魄皆飞。他早有耳闻,刘伯温这个人才高智广,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乃是世外的高人,人间的奇士。今天这刘伯温怎么到了我这太平府了呢?我这座城池像铜墙铁壁一样,他是怎么进去的呢?
  原来当初朱元璋、徐达、刘伯温三人商量如何攻取太平府时,刘伯温说:“太平府非其它城池可比,此城防守坚固,主帅李智信骁勇非常,取之不易,以贫道之见,只有里应外合,内外夹攻,方可取胜。徐元帅调兵遣将正面攻城,贫道设法潜入太平府,由里面接应。”
  西吴王朱元璋说:“此计好倒是好,只是军师孤身入虎穴,孤王放心不下。”
  刘伯温说:“主公请放心,我的外甥赵继祖在李智信帐下当一名将官,我住在他家万无一失,还可让他联络军中好友,作我们的内应。”徐达也认为此计可行。
  第二日刘伯温化了装,和老百姓一起,不显山不露水,人不知鬼不觉地就混进了太平府。他进了城就来找赵继祖。爷儿俩见了面互相寒暄之后,赵继祖问:“早听说舅舅在西吴王驾下做军师,怎么又来到这太平府?”
  刘伯温开门见山地对他说:“如今元朝至正天子昏庸,金陵王残暴,如再保他们,后果将不堪言状。看在你我甥舅之间的情份上,我不能不来奉劝你,事到而今,咱们应该明辨是非。现在群雄四起,共抵元军。特别是那西吴贤王朱元璋乃当世之有道的明君,将来必能成大业。你不如随舅父去投奔西吴,也好免遭祸害。”
  赵继祖听了自己舅舅的这番理论,便对刘伯温说:“舅父大人所言甚是,可有一件,纵然我有心去投奔西吴,那朱贤王能信任我吗?”``
  刘伯温一听赵继祖的话,知道时机已经成熟,就毫不隐讳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。
  赵继祖听了很高兴:“既然舅舅为了黎民百姓,置生死于度外,我赵继祖还怕什么,舅舅只管吩咐,现在我应当怎么办?”
  刘伯温说:“现在李智信很信任你,他有多少兵、多少将在城内外布防你都清楚。你在他的面前还要和以前一样,决不能露出半点声色来。在暗地里要联络亲信,单等西吴王领兵攻打太平府的时候,咱们就在城中给他做内应,来个里应外合。”
  赵继祖连连点头:“甥儿谨遵舅父之命。”
  这么着,赵继祖就在太平府自己的亲信中联络了不少人,单等西吴王来攻城时里应外合捉拿李智信。今天他带着手下的几名亲信弟兄从自己的家门出来要去巡城,就看见李智信全身披挂,手提双锤,面带焦急直奔城门而去,他料定这里头定然有事儿,马上打发一名亲信去给刘伯温送信,自己赶紧上了城头。到了前楼里头顺着箭孔往下一看,只见下边来了一位将军。工夫不大,李智信骑马闯出城门,与那位将军战在一起。
  刘伯温得到消息,随着赵继祖的几个亲信来到城上。他扶着垛口一看,原来,常遇春已经来到城下。这说明城外的敌营已经被冲垮,西吴大军立即可到。他对赵继祖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。赵继祖吩咐把陈也先请来,陈也先听说赵继祖请他,不知道有什么事,也就来到了箭楼子里边。一见面,赵继祖唰啦一下就把宝剑亮出来了。陈也先吓了一跳:“啊?你要干什么?”
  赵继祖说:“陈也先,你要放明白点儿,赶快传你的命令,告诉城里的将士马上开城迎接西吴王,如其不然,今天我就要你的命!”
  陈也先先是一愣,接着问道:“赵将军,你这是怎么了?”
  赵继祖说:“实不相瞒,我已归顺西吴王了。”说着,他用手一指刘基:“这位乃是我的舅父,他是西吴王驾下的护国大军师,刘基刘伯温。现在那西吴的打虎将军常遇春已经冲垮连营来到了城下,正和你的姑爷李智信交战。李智信决不是常遇春的对手。他如果愿降,我主公不但不杀不斩,反而错待不了他;他若不愿投降,那可就得以死相战了。为了给你自己留条活命,给你的姑爷留条出路,你就赶快传令吧。”
  陈也先一见面前站着的这位老道,虽然穿着一身便服,但神态威严,登时吓得骨软筋瘫。陈也先是个贪生怕死之辈,一想现在城里有刘伯温,城外有常遇春,这个太平府怕是保不住了。他哆哆嗦嗦地跪到地上,颤唞地说道:“那好,我听……您的,听您的。”赶紧叫守城司按着赵继祖的吩咐往下传令。
  就这么着,城头上一刀一枪都没费,就换了主人。等李智信往下一败,刚要抢上吊桥,赵继祖的亲信已将吊桥轻轻地拉了起来。刘伯温站在城头上边说道:“李智信,你的城池已经丢了,两军阵前不能取胜,有家又不能归去,已然身无立足之地了。莫若听我的忠言劝告,投降西吴吧。”
  李智信一听吃惊非小,自知大势已去,无法抵抗。正在此时,就听见常遇春的本队当中,放了一声信炮。炮声响罢,在太平府周围刀枪并起,四路人马突破金陵王的连营,像潮水一般涌了过来。李智信知道孤城难守,
上─页 下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