边的;教会了后边的忘了前边的,一晚上这四句也没念下来。
到晚上蓝月娥说:“你背吧,背不下来就别去睡觉,冲着圣人那儿站着去吧。”
常遇春一瞧心说:喝,你这规矩还不小哪。“赵钱……钱,哎哟喝,赵赵……,我都忘了。”
蓝月娥把眼睛一瞪:“看起来你是真不用功啊。你别在那儿站着了,到圣人那儿跪着去吧。”
常遇春心里说:什么?你真反了,让我跪着去,我先把你打酥了再说。他刚要上前,老太太又说话了:“常青啊,老师不是说叫你到圣人那儿跪着去吗?你倒去呀!”
常遇春赶紧把头低下了:“嗯,跪下就跪下呗。”暗暗咬牙切齿,心里叨咕:我说这个娘儿们怎么这么大的胆子呢?闹了半天后边有架托啊!行了,现在我不理你了,等回屋咱们再说。
常遇春跪了半个时辰,蓝月娥就心疼了,对他说:“回屋睡觉去吧。”
常遇春气气呼呼地回到房里,净等着蓝月娥回来,跟她算账,等了一宿蓝月娥也没回来。
第二天一早,伺候老太大的丫环进来送点心,常遇春忙问:“你家夫人哪去了?”
丫环说:“嗐,我们夫人今儿个是在老太太屋里睡的。”
“嘿!”常遇春气得直拍大腿:“她可真有两下子。”
第二天晚饭后,老早地夹着书本又到了书房,给圣人施罢了礼坐在了旁边。蓝月娥还是一句一句地教,常遇春还是教前头忘后头,教后头忘前头,一晚上这四句又没背过来。蓝月娥可急了:“常青,你把手给我伸过来。”
“伸手干什么?”
“老师教学生,都是这个规矩,学不会就打!”
“啊?你敢打我?”
“对了,就得打你;不打你学得会吗?”
常遇春先往院里瞧瞧。老太太就在门帘外头坐着哪。老太太说:“月娥呀,他不用功,你就给我使劲打,戒尺打不动,我这儿还有拐棍儿呢!”
“哎。”啪啪啪!蓝月娥打了三板,打完了说:“你还到圣人跟前跪着去吧。”
常遇春又跪到那儿去了,他在这儿越跪着越别扭。丫环婆子们过来过去的看得特别清楚,大伙都看着他怪好笑的,背地里就嘀咕开了:“你看咱们六爷,这么大的打虎英雄,就是怕媳妇。”
这些话,后来传到常遇春耳朵里去了。他想:这我何必呢?我要专心念书,不就没事儿了吗?不就是认字吗?要下心记,怎么会记不住呢?念书多难受,也比整天价挨罚强啊,我还是好好念书吧。
到了晚上,蓝月娥一进门,常遇春瞧了瞧四外没人,就跟蓝月娥说了:“我说茂儿他娘啊,你少教点,我好好学,你看怎么样?”
蓝月娥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条硬汉子,只要是他输了嘴,那就是下了决心,决不更改了。蓝月娥对丈夫说:“茂儿他爹呀,你要能好好念书,那可太好了!我怎么会不高兴啊?老娘也欢喜呀!来,我教给你:赵钱孙李。”
“嗯,赵钱孙李。”
“周吴郑王。”
“周吴郑王。”
“冯陈褚魏。”
“冯陈褚魏。”
“蒋沈韩杨。”
“蒋沈韩杨。”
蓝月娥再看他,坐在旁边嘴里嘟嘟囔囔地背书,“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,冯陈褚魏,蒋沈韩杨。”
回到自己的屋里,蓝月娥问他:“全会背了吗?”
常遇春说:“嗯,我给你背一遍你听听,不对你就告诉我,我再从头来。”说着他又背了一遍。
蓝月娥说:“全对了,你背得还挺快,好了,睡去吧。”
从此以后常遇春就用心读书了,几年内念了四书五经、孙子兵法,又在本地拜师访友,习文练武,学成了一身文武双全的本领。
单说这一天,常遇春正在书房读书,进来一名家人,禀报说:“外边来了一个老道,自称姓刘名基字伯温,说是特意来拜访老爷的。”
常遇春听见刘伯温三字,真是喜上眉梢,便对家人一说:“快快有请。”家人转身出了书房。常遇春是个急性子人,不等刘伯温进来,便迎了出去,见了刘伯温,抱拳躬身深深一揖:“不知仙长鹤驾光临,常某未能远迎,望仙长恕罪。”
刘伯温闻听,心中暗想,几年不见,常遇春竟变得文雅了许多,连忙说道:“岂敢岂敢,也是我来得慌忙。”
二人携手揽腕,先去拜过老太太,老太太十分高兴。然后二人来到书房坐下。常遇春吩咐家人看茶伺候。工夫不大,家人送来香茶。茶罢搁盏,常遇春问道:“仙长此次从何而至?要往哪里?”
刘伯温说:“我是特意来看望六弟的。几年不见,六弟发迹了。”
“仙长说哪里话来。”
刘伯温故意说道:“六弟现在是家业殷实,人口兴旺,过不了许久,便是这一带的首户,可以过上那呼奴唤婢、一呼百应的员外爷日子了。强似你那些结拜兄长们,终日里驰骋疆场,东拼西杀。”
常遇春越听越觉得不对劲,便说:“仙长何出此言?小弟有何差错,望仙长明示。”
刘伯温哈哈一笑:“六弟我来问你,假若你的盟兄们有了下落,你去不去找他们?”
“自然要去。”
“你离得开娇妻爱子?你抛得了万贯家财?”
常遇春听到这里,腾地站起来了:“你把我常遇春看作何人!我无意功名富贯,只愿百姓安生,这几年积粮草,练乡兵,无非是为了东山再起,反元救民,只是不知兄长们的下落,权且在此安身。”▒▒文▒檔▒共▒享▒與▒在▒線▒閱▒讀▒
“既然六弟仍有救国救民之心,我就告诉你。”刘伯温便把朱元璋的事从头至尾讲了一遍,末了说道:“南汉王陈友谅为了扫清他做皇上的障碍,八月十五日在乱石山百梁楼设摆兴隆会,邀请天下反王赴会,你四哥朱元璋也应邀前去。陈友谅要阴谋杀害你四哥,然后挟制各家反王。想那陈友谅乃是六弟你手下的败将,要制服陈友谅,非得六弟保驾前往不可。现在离八月十五还有几日,六弟若能在八月十四日赶到滁州,你四哥就有救了。”
常遇春一听这话就急了,立即就要动身。刘伯温说:“六弟,明日再走吧。贫道告辞了。”常遇春哪里肯放刘伯温走,命家人摆下酒席款待刘伯温。酒宴已毕,刘伯温起身告辞。
单说常遇春送走了刘伯温,便遘奔上房,见了母亲,禀明刘伯温来请之意。老太太深明大义,要儿子辞家去救贤王朱元璋。常遇春回到私房见了蓝月娥,又把刘伯温所讲的话说了一遍,嘱咐道:“我走之后,家中诸事贤妻要细心料理,两个孩儿年纪小,不可纵惯坏了。他们的文武学业,贤妻要倍加操心才是。”
蓝月娥说:“你只管放心前去,家中之事我自会安排,想当初为妻让你日夜学文练武,为的就是报效国家。今日四哥有难,正是你建功立业的好时机。愿夫君此去救出四哥,建立大功,早日推翻元朝,我夫妻再来相聚。”
常遇春闻听蓝月娥这一番话,暗暗佩服,心想真是一位贤德的妻子。
第二天,常遇春选了五百名身强力壮的乡丁,组成了飞虎队,指定常玉为领队,吩咐道:“我走之后,你们要加紧训练,保护好庄里的众百姓。”
常玉说:“爷只管前去,家中老小,庄里父老,自有我们保护。”
常遇春这才命人准备马匹、兵刃、干粮。临去滁州前,常遇春又对蓝月娥嘱咐了一番,便换好了衣服,带着盔盒、甲包、弓箭、大枪就要走。家里的人送行,都说点喜庆话,什么“一路平安”啦,“马到成功”啦。只有常茂傻乎乎地看着怪有意思的:“哎,我说大家伙,你这是要上哪儿去呀?”
为什么常茂管他爸爸叫“大家伙”呢?因为这位二少爷浑拙猛愣,最好打架,常把别人家的小孩给打哭喽。有时候蓝月娥就吓唬他说:“常茂,你再出去惹祸,你瞧见你爸爸那大家伙了吗?他非揍你不可。”蓝月娥意思是说常遇春身高丈二,魁梧雄壮,从那起常茂就不管常遇春叫爸爸了,一见面就叫“大家伙”。今天他一看常遇春的穿着打扮和武将气派,心里挺羡慕,就问:“大家伙,你要上哪儿去?带着我去行不行?”
常遇春笑了。别看常茂长得傻傻乎乎不漂亮,说话没头没脑的,可常遇春还挺喜欢他,喜欢他胆大如斗,天不怕地不怕的那股劲儿,想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。有时候常遇春也逗着他玩,也常和他比比力气。这小家伙可有骨头了,不管磕得多疼、碰得多重也不带哭的,真像一头小牛犊。今天常茂一问他爹,常遇春不觉心里有点热乎乎的,忙说:“茂儿啊,我到乱石山去救你四伯父,因为时间紧急,我不能跟你多说什么了。你在家千万要听你母亲和祖母的话,现在我不能带你去,等我救了你四伯父,再来接你们娘儿几个一块儿去,你在家跟你哥哥好好练武吧。”
常茂说:“大家伙,你可千万来接我们,你要不来我们可找你去。”
常遇春说:“好吧。”他又嘱咐了常胜两句,这才上马飞奔乱石山而去。
常遇春心急如焚,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四哥朱元璋面前,他挥起鞭子,啪啪啪!紧打这匹卷毛狮子踏雪乌骓马。这匹马像腾云驾雾一般,一口气跑了一天一夜。第二天天刚蒙蒙亮,来到了一个镇子,常遇春一打听,此处叫黄花镇,离滁州还有三百二十里地。他下马找了个店房,解甲卸盔,休息片刻,他吃了东西,喂饱了马,这才顶盔挂甲,扳鞍上马,继续赶路,往下走可就都是山道了。常遇春撒马进了山里,正走之间,忽听山里梆梆梆一阵梆子响,这时就见从山环里冲出一哨喽罗兵,都是短衣襟小打扮,头上青绢帕蒙头,迎门斜打麻花扣,浑身穿青,遍体挂皂,腰系一巴掌宽的丝鸾板带,每人掌中一口单刀,当中有两个寨主,抖身形来到切近高声喊道:“呔!此山是我开,此树是我栽,有人从此过,留下买路财,牙崩半个说不字,一刀一个削脑袋,管削不管埋。别走了!有买路的金银快给爷们留下。”
常遇春不慌不忙地把枪挂上,一抱拳:“二位英雄请了,咱们都是江湖上的朋友,犯不上翻脸。今日我有急事,还望二位英雄高抬贵手让我过去,等我把事情办完,一定前来拜谢。”
两位寨主一听:“喝,你说得倒轻快,合着你有急事我们就得闪道,我们还惦着要你的脑袋呢,你能给我们吗?”
常遇春把脸一沉:“岂有此理,我本想好言相劝,不与你等纠缠,谁想你们竟不知好歹,反来要我人头,这焉能容得。你们既不听劝,就在俺打虎将军马前受死吧!”说着话,就把大枪摘下来了。
这俩寨主瞧见常遇春的大枪就是一愣,压刀问道:“你先等会儿,我先问问你叫什么名字?”
常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