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两宋风云》作者:袁腾飞_第53頁
在线阅读
上─页第53/65页 下─页
大发感慨,说什么呢?

  “西汉而下,若韩、彭、绛、灌之为将,代不乏人。求其文武全器,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,一代岂多见哉!史称关云长通《春秋左氏》学,然,未尝见其文章。飞北伐,军至汴梁之朱仙镇,有诏班师。飞自为表答诏,忠义之言流出肺腑,真有诸葛孔明之风。而卒死于秦桧之手,盖飞与桧势不两立。使飞得志,则金仇可复,宋耻可雪。桧得志,则飞有死而已。昔刘宋杀檀道济,道济下狱,嗔目曰:自坏汝万里长城。高宗忍自弃其中原,故忍杀飞。呜呼冤哉!呜呼冤哉!”这话什么意思呢?

  说西汉以来啊,像韩信啊、彭越啊、周博啊、灌婴啊这样的名将“代不乏人”,每朝每代都有。然而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,仁智并施的名将“一代岂不多见”,没有过。说关云长通《春秋左氏传》之学,我们前面就说这个问题,哪个地方一塑庙,关云长读书都读《春秋》,好像关王爷一辈子就会念这一本书,“四书五经”,它只是五经之一,关王爷一辈子就读这一本书。而且你也没见过关王爷的文章,也没见过他的文章留下来。诸葛亮前后《出师表》不都留下来了嘛。但是,我们看岳飞,在朱仙镇,皇上让他班师,他有答诏,有奏折,这些奏折,今天岳飞的这些东西全都留了下来。岳飞的孙子岳珂专门编了一本集子,全都留了下来。你的东西你可以看出来,他有诸葛孔明之风。他最喜欢的就是前后《出师表》,他的手书《出师表》都留了下来。所以,他是这样的一个忠义之人,结果不幸遇害,就像当年南北朝的时候刘宋杀檀道济,杀大将檀道济,也是怀疑大将谋反要杀他。檀道济就说:你们自坏自己的万里长城。说岳飞也是,你宋高宗自坏长城。所以,呜呼冤哉!呜呼冤哉!后人对他的评价是这么高,当时出使金国的南宋的使臣叫洪皓,听说岳飞冤狱之后,痛哭流涕,给南宋写密信啊。把这个密信藏在蜡丸里,驰疏奏报,惋惜地表示:“金人所畏,服惟飞,至以父呼之。诸酋闻其死,酌酒相贺。”

  金军跟岳飞叫岳大爷,“以父呼之”,伯父,你是我大爷,我怕死你了。结果一听说他死了,大家摆酒相贺,我们这个大对手啊,我们这个对手啊,没死在我们手里,他也不可能死在我们手里,结果宋朝自毁长城。岳飞这个人无论人品,无论他的战功,无论他的学识素养,在中国古代的名将当中堪称是数一数二。曾经有这样的一首诗,这首诗叫《题骤马风》,我们听尤其最后两句:“誓将七尺酬明圣,怒指天涯泪不收”。我七尺之躯捐报明君圣主。“怒指天涯泪不收”,结果明君圣主就这样对待他,酿成千古冤狱。岳飞一死,宋朝跟金国的和议就要达成了。

  第二十六讲 宋金和议

  【高宗皇帝为了屈己求和,跟秦桧定计,害死了忠良岳飞,在害死岳飞的过程当中,已经跟金国达成和议。那么宋跟金的和议,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,我们说历史上第一次天眷和议,就是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一次和议,但是后来金国又把它给撕毁了。撕毁之后金军又一次南下,所以又有了顺昌,郾城这一系列的大战。这一系列的大战打完之后,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消灭对方,于是就开始认认真真地谈第二次的和议,也就是按照宋朝的这个史书叫绍兴第二次和议。宋高宗不仅答应了金国提出的所有无礼要求,而且他为了讨好金国,还给金国皇帝上了一道誓表,那么,这个誓表说的是什么呢?】

  宋高宗接受了金国提出的全部屈辱条件,终于达成了宋金的议和。这就是绍兴和议。完颜兀术一直声称,他掌握着一个能够致宋高宗于死地的秘密武器,绍兴和议达成后,为了防止宋高宗背盟弃约,完颜兀术利用手中的秘密武器,紧紧地抓住了宋高宗的命脉,使得宋高宗俯首甘做金国的儿臣。 那么这个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?为什么能致宋高宗于死地?而完颜兀术为什么一直到临死之前,才将这个秘密说出来?

  高宗皇帝为了屈已求和,跟秦桧定计害死了忠良岳飞,在害死岳飞的过程当中,已经跟多国达成和议,那么宋跟金的和议不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的,我们说历史上第一次天眷和议,就是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一次和议,当时不是达成了吗,当然后来金国又把他给撕毁了,撕毁之后金军又一次南下,所以又有了顺昌啊,郾城这一系列的大战,这一系列的大战打完之后,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消灭对方,于是就开始认认真真地谈第二次的和议,也就是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二次和议,按照金朝那边史书叫皇统和议,因为这时候金国的年号是皇统,两次,第一次是天眷,第二次是皇统,宋朝的年号都是绍兴,按照宋朝的史书叫绍兴第二次和议,达成这个和议之后一个月岳飞才死,也就是说岳飞他在狱中的时候宋金的和议就已经达成了,从这个角度看,现在很多史学家评论这个问题,就看到了这一点,就是宋高宗不一定非是因为要达成和议而杀岳飞,这个岳飞并不碍和议的事,你把兵权给夺了,把他下狱了,他并不阻碍你和议,宋高宗杀岳飞主要是担心武将不臣,篡权跋扈,所以岳飞在狱中应该是已经听到宋金和议,他非常气愤,割地输金甘做儿臣,非常悲愤,这个和议的内容是什么呢?第一个是宋金两国边界以淮水为界,其时我们有中国地理知识的人,我们都知道这一点,秦岭淮河,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,所以宋金以淮水为界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,金在北方宋在南方,那么岳飞也好,朝世忠也好,这些大将们苦心孤诣,他们念念不忘北伐中原,迎回二圣收复故土,现在看起来这个故土永远是收不回来了,而且我们看这个淮水为界,可以明显看出什么呢,我们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长安,洛阳,就是整个黄河流域,完全位于金战区了,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一种见解和看法,就是长长安,洛阳在谁手里谁是正统,那么现在看起来,这长安,洛阳在谁手里了,在金国手里了,所以金国成了正统了,宋朝的文人士大夫对这件事是最耿耿于怀了,就是这个地方居然被人家给占了,淮水以北的土地被金国给占了,然后每年要给金岁币,银绢各25万,白银25万两,绸缎,就是绢25万匹,除此之外南宋还要对金称臣,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就这一点,也可以说也是头一次啊,然后呢从和议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,南宋这一方可是吃亏吃大了,皇统和议比起当年的天眷和议来,南宋是在军事力量占优势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个屈辱的和议,原来比如说谈到的像岁贡,正朔,册命等等这些东西,宋朝所不能接受的,现在宋朝统统接受了。

  【宋高宗不仅答应了金国所提出的所有无礼要求,而且他为了讨好金国还给金国皇帝上了一道誓表,那么这个誓表说的是什么呢?】▓本▓作▓品▓由▓▓網▓友▓整▓理▓上▓傳▓

  宋高宗皇帝给金上了一道誓表,这个誓表,奴颜卑膝,丢人到家,卑污至极,他这个誓表怎么说的呢?“臣构言,既蒙恩道,许备活藩方,世世子孙,谨守臣节,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,谴使称贺不绝,岁贡银绢,二十五万两匹,自壬戌年为始,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,有渝此盟,明神是殛,坠命亡氏,踣其国家,臣今既进誓表,伏望上国蚤降誓诏,庶使敝邑永有凭焉”。我们看赵构上的这个誓表,臣构言,他的名字在宋朝有人敢叫吗,你看他自个儿臣构言,我跟您说,我跟您说什么呢?“既蒙恩造,许备藩方”,“世世子孙,谨守臣节”,不但我是您的臣子,“世世子孙,谨守臣节”,您对我,您大金对我恩同再造啊,“既蒙恩造,许备藩方”,我是您的藩属,而且我世世子孙永守臣节,每年你们皇帝过生日的时候,还有元旦,古人的元旦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了,我要派人去朝贺,我每年要给你白银25万两,彩缎25万匹,从壬戌年开始搬到泗州交纳,而且后面就是赌咒发誓了,后面就都是赌咒发誓了,“有渝此盟,明神是殛”,如果我要不遵守这个盟约的话,“明神是殛”,举头三尺有神明,“殛”就是杀,他们可以把我杀掉,“坠命亡氏,踣其国家”,踣就是栽跟着,让我这国家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,让我这个国家灭亡,臣今既进誓表,你看我现在把誓表都交上来了,“伏望上国”,我们是下邦,你是上国,“蚤降誓诏”你赶紧给我发诏书,你来册封我,“庶使敝邑永有凭焉”,这样一来小邦才有生存下去的凭证,不敢说是敝国,说敝邦,更不能称本朝了,敝邑,使我这个小地方,我这个小城永远有凭证,这个东西堂而皇之的记载在宋朝的史书当中 ,当然《续资治通鉴》也记载了这个东西,丢人现眼到家了。

  【宋高宗为了自己苟且偷安,不顾国体,奴颜婢膝,摇尾乞怜,他甚至向金国皇帝赌咒发誓,愿意世世代代都向金国称臣,而当金国皇帝看到这道誓表之后,更是趁机讹诈,那么金国又会向南宋提出什么条件呢?】

  宋朝的大臣就带着誓表去金国,跟这个金国皇帝谈这个事情,说我们只要求迎回太后韦氏,结果金熙宗看到这个东西之后,金熙宗怎么说呢,装大,吊起来卖,说你要迎回太后韦氏,先朝业已如此,岂能更改,这东西以前谈过了,你战俘就是战俘,没有遣返那一说,岂可如此,结果宋朝大臣就跪下苦苦请求,你太不给我们面子了,我们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怎么安天下人之心,皇上为什么要屈已求和,皇上不能跟军民百姓说咱打金国打不过,咱打他咱什么时候是个头啊,咱打他咱全完了,他不能说这个话吧,皇上怎么说呢,我要不求和,我妈回不来,我是大孝子,国朝以人孝治天下,我是大孝子,所以您一定得成全我们皇上,金熙宗就趁机讹诈,成全可以,你还得给我点什么好处吧,你再给我点儿地,你给我什么地儿,川陕那边,淮水是国界的东边嘛,东部国界勘定了,西部国界还没有勘定呢,川陕那边得给个说法吧,他要的那地儿,包括前面咱们讲的吴玠大战和尚原,那和尚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啊,吴玠当年在这儿死守,流过血的,现在多国点名要这个地方,你看吴玠他在这儿挡过我,我打了半天没有打过他,我跟这儿丢了人了,我要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我得不到的东西,宋朝的使臣不敢做主,这么大的事我不敢做主,请示宋高宗,高宗倍儿爽快,给他,只要我能安天下人耳目,给他,所以一下川陕那边双方以大散关为界,北边的地方就全都归了金了,连金都没有想到宋朝这么爽快,金自个儿都觉得不好意思,哎呀,他怎么这么痛快,马上金熙宗就让完颜兀术赶紧勘界定约,万一宋朝反
上─页 下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