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两宋风云》作者:袁腾飞_第30頁
在线阅读
上─页第30/65页 下─页
他弄花石纲,但他也没到刨坟的份儿上,他顶多是跟活人要钱。这个刘豫可倒好,他棺材里伸手,他死要钱,他连死人都不放过。你说这么一个东西怎么能让他做皇帝?怎么能让他统治我们呢?

  【俗话说,得民心者得天下。刘豫的伪齐政权已经完全丧失了民心,老百姓怨声载道,民不聊生。但是,刘豫这个儿皇帝的出现却让南宋的高宗皇帝心中暗喜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】

  刘豫这个伪齐政权一建立,客观上让宋高宗赵构长出了一口气。为什么高宗长出了一口气?反回头我们想前边,高宗不是徽宗的嫡子。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,钦宗属于嫡子。他也不是这个徽宗皇帝最宠爱的儿子,即位根本轮不着你的事。只是因为徽钦二帝被俘北上,赵氏宗室一网打尽,你唯一在外,以九子的地位继统做了皇帝,在官员百姓的眼里名不正。更可怕的是,你的皇位是张邦昌给你的,是张邦昌派人到相州劝宋高宗做皇帝。而且那个玉玺,大宋受命之宝在张邦昌手里,所以张邦昌把这方玉玺送到赵构手里。有了这方玉玺证明你的法统,但是你的法统是哪儿来的?是从张邦昌来的。所以,老百姓就看不上赵构。

  你本来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,你应该起兵勤王。勤王你没去,你从张邦昌这个僭逆的手里接过皇位。你坐了皇位之后,就应该提兵北上,光复中原故土,迎回父兄,你又不干。你这个人不忠不孝,这个皇帝不怎么样。所以,民心离散。因此,完颜兀术轻骑南下,皇上只能跑。咱们前面讲,他为什么在海上漂四个多月。我只能跑,我不知道我登陆之后受欢迎程度有多大。万一一根绳给我捆了怎么办?我只能跑。现在老天开眼,来一刘豫。好啊。你们看不起我是吧?他还不如我呢。就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呢?金国是绝不可能乖乖地把中原故地还给我们,把我爸爸、我哥送回。这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现在没的选了,就是俩人一有比较,这货比货你就看出我是好货来了吧。这刘豫他还不如我呢。如果要是你们不支持我的话,咱们要是一块儿完了,那就是让刘豫这样的人统治你们。你们愿意不愿意?答案自然是否定的。大家谁都不愿意。

  于是,有了刘豫这个人,大宋军民同仇敌忾,誓与此贼不共戴天。我非得把你灭了不可,不灭了你我对不起祖宗。所以,这样一来等于客观上就把赵构给救了,把宋高宗给救了。宋高宗很高兴,一直给刘豫写信称对方为大齐。宋高宗掩耐不住内心的兴奋,当然他不能表露出来。这一下,这一比就看出来了,我的法统还是正的,我还是要比他强得多了。对于金国来讲,立刘豫做这个傀儡皇帝完全是下了一招再臭不能臭的臭棋了,得不偿失,有百弊而无一利。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讲再讲。

  第十六讲 伪齐灭亡

  【刘豫靠贿赂金军将领,当上伪齐的傀儡皇帝之后,丧心病狂地搜刮财富,甚至挖坟掘墓跟死人要钱。而刘豫的卑劣德行,促使宋朝的百姓开始认同赵构的南宋政权,所以当刘豫的伪齐军队南下攻宋时,南宋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,伪齐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。金国人当初立刘豫当傀儡皇帝,本想以汉治汉,但刘豫几次南下攻宋都大败而归,此时岳飞又乘机巧用反间计,引起了金国人对刘豫的怀疑。于是金国人开始质疑刘豫这个傀儡皇帝的价值。金人将会如何处理刘豫?刘豫最后落得一个怎样的下场呢?】

  金人册立刘豫做皇帝是一部臭棋,有百弊而无一利。为什么这么讲呢?首先在金国朝廷的内部就掀起轩然大波,我们讲女真人起兵的时候兵不满万,就是这个女真的官员士兵的构成实际上是四种人,女真贵族这是不用说了,人家本家骨肉;然后往下就是渤海人,渤海人跟女真人是一个祖宗,唐朝的时候都被称为靺鞨;然后就是辽国这些降兵降将,就是契丹人;最后才轮的着宋朝这些降兵降将。立这个傀儡皇帝,女真人没当上,渤海人没当上,表亲渤海人没当上,灭宋有功的这些契丹的降兵降将没当上,弄一个什么都不是的汉人当皇帝,可想而知在金国朝廷内部这件事就很成问题。所以当时的渤海大户,渤海的万户叫大托卜嘉,他就公开发牢骚,某契丹之大臣,渤海之大姓,初金人见招,许开国辽东。累载从军,披坚执锐,今虽一郡之守亦不可得。豫,山东郡守,势孤而降,乃当是任,岂不负我哉? ——《中兴小纪》。当年渤海的大户,契丹的降将,金国人招降我们就投降了,我们跟着太祖太宗在辽东开国,跟着金太祖、金太宗在辽东开国,披坚执锐累载从军,几十年出生入死。结果呢一郡之守亦不可得,我想做个郡守之类的官都做不上,而刘豫山东郡守势孤而降,他被逼无奈投降我们,他但凡有挣脱的可能性,他有可能投降吗?没有,尺寸之功未立他就做皇帝,这多让人寒心啊!所以渤海人就发这种牢骚,你立谁,立我大托卜嘉,我应该当皇帝,我渤海人我们从唐玄宗时就汉化了,统治中原这套东西我也会,凭什么不让我来?凭什么立刘豫?尺寸之功未立,势孤而降,穷蹙来投,干吗用这个人?所以这种情绪在金军当中蔓延开来。很多金兵金将认为什么呢?我给谁打仗呢?我们流血出力,黄河以南的土地占了,给他?我给刘豫打仗,我凭什么给刘豫打仗啊?所以这仗我不想打了,你再让我去我不去了,我不是给大金朝卖命,我给伪齐卖命啊!对不起,这活我不干了。所以这种情绪一蔓延开来,金军的战斗力自然就要大打折扣,就要下降。而宋朝有了刘豫这么一个东西立在那儿,有了这么一个众矢之的,有了一个大家发火泄气的靶子,这一下自然战斗力就提升。太好了,金打不了,齐我还打不了吗?他跟我们一样啊,其实原来就是我们一伙儿人,只不过过去一部分,我打不过金军,我还打不过伪军吗?要按照评书演义里面说,我打不过关张,我还打不过刘备吗?青龙偃月刀不行,长矛我不行,双股剑我也打不过啊?所以这样一来的话,宋军的战斗力自然就提升起来了,我就以伪齐为目标我打他。

  【金国人立刘豫当伪齐的皇帝,本想以汉治汉。结果不仅引起了金国将领的不满,而且更加激发了南宋军民的战斗力。伪齐第一次入侵南宋,就被岳飞和韩世忠打了个人仰马翻,伪齐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,刘豫赶紧向金国朝廷请求援兵。那么金国会派兵来援助这个儿皇帝吗?】⊙本⊙作⊙品⊙由⊙⊙網⊙友⊙整⊙理⊙上⊙傳⊙

  金国琢磨半天,你说弄这么一货怎么办?你不理他他就完了,就没法以中国攻中国。你说理他吧,这事反正是真让金国君臣犯难。所以金国君臣廷议,争论了半天,最后得出来一个结论,你还得管他,不管他不行,所以咱还得出兵帮助刘豫,让谁去呢?完颜兀术吧,让你去。为什么完颜兀术去呢?那地儿你熟,你不是已经到过南方了嘛,连明州你都去了,不就黄天荡差点没回来,最后不还是回来了吗。如果韩世忠再在黄天荡截你,你不是知道应该挖哪儿出来吗?所以你去吧,你熟。完颜兀术百战名将,后来我们看评书《岳飞传》,小说里一说就是岳飞跟金兀术俩人打仗。百战名将,是那个时代的少有的、杰出的少数民族的领袖和名将。连他一听这事,又让我去,面露难色,怎么又让我去啊?南方这个地儿,我实在是有点忌讳、有点害怕,不想去。但是没办法,君命难违,还得去。于是完颜兀术开始提点部队,调兵,谁谁谁,哪个千户的,哪个百户的跟我一块儿出兵。这个时候距离金国建国不过短短的二十余年,居然出现了什么情况?当年俗勇悍、喜战斗、耐饥渴苦辛的金军普遍出现了畏难的情绪。金国女真人是兵民合一,女真百姓出则为兵入则为民,它的编制按女真语为猛安谋克,谋克相当于百夫长,猛安相当于千夫长。所以这个时候调兵,我调多少个千户,你领着自己手下的部队跟我一块儿出征去打仗。居然有一个千户,千户按照咱们中原王朝的官职相当于知州,从五品的官员,装死。他一听说又调我,怎么办?他把自己的衣服裹块木头给埋了,弄个棺材给埋了,然后把自己腰带挂在墓碑上。老婆、孩子跪那儿哇哇哭,那个人叫斜也。刻上墓,斜也之墓,一帮人在那儿哭。等朝廷来调兵,说让斜也千户领兵去打仗。去不了了,斜也死了,你看都已经发丧了哇哇哭。自己就隐姓埋名,千户我不干了,送死的差事我不去了。所以可见这个时候金国军队的战斗力了,已经是到了这种程度了,让我出兵我不愿意去。所以金兀术,完颜兀术是硬着头皮领军去,结果这一去麻烦了,又遇到了自己的老对手韩世忠。他又跟韩世忠碰上了,而且这一次啊又让韩世忠给打了个一败涂地。这一次是韩世忠怎么把他打了个一败涂地呢?皇上听说金齐联军来攻,皇上是很担心的,万一又来一个扬帆出海,海上颠簸,这事我受不了,所以皇帝就赶紧派人去议和。这个议和要过长江嘛,韩世忠当时的部队就驻扎在江北,所以议和的两个使臣就经过了韩世忠的军营。韩世忠心生一计,就把两个使臣留下来了,说你们俩甭着急,吃完了饭再走,然后检阅一下我的军马,看看我的军容,看看我的军威。然后酒过三巡菜过五味,韩世忠就很不高兴,说,本来我这一仗可以成功,我能够消灭金贼。结果你看见没有?他把皇帝的金牌谕书拿出来了,这皇上他非让我退兵,所以我现在的部队就正在过江,就要退。你们去金营谈判去吧,我就不远送了,我得退军了。他这一说完,这两个宋朝的使臣就辞别了韩世忠,就去金营。韩世忠看宋朝这两个使臣一走,马上命令士兵出发,直奔今天的扬州西北,他在一片沼泽地附近埋伏下五支军马,单等金国人上钩。

  【宋高宗要议和,韩世忠当然不愿意,但是圣命难违,所以韩世忠就想出了一条妙计。那么金军会不会中了韩世忠的计策?而韩世忠所设下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计谋?这个计谋和那两位去金营议和的宋使又有什么关系呢?】

  这两位宋使到了金营,金国的先锋官就问这两位宋使,说韩爷有多少兵马啊?因为金国人也怕韩世忠啊,这个人太厉害了,他八千人挡住我们梁王十万大军,你说韩世忠到底有多少军马?俩宋使是文官,咱不知道他们是比较直率,还是在那儿吓得不敢说谎,两位宋使如数说了,说韩世忠本来也没多少兵,我家皇帝又把他的兵往回调,基本上防务是比较空虚的。金国的军官一听这话太好了,你们赶紧走吧,你们不是议和吗?你们赶紧走吧,然后金军就起兵去打韩世忠,正中韩世忠的埋伏。韩世忠可能就料到,就跟蒋干盗书那意思,韩世忠就料到了这两个宋使到了金营,一
上─页 下─页